...原文轉載自產品中國
自由開放的抽認卡小眾學習需求能否滿足答案並非悲觀 2013-02-17 15:15
“終於有能拿來背泰語單詞的跨平台應用了!”
“雖然還沒有音頻包,內容上也有些紕漏,但對於國內學習者來說,這樣的工具從無到有,已經非常令人振奮了。”
小眾需求有無可能得到滿足?
現有的20多款國產背單詞工具,“極簡”的拓詞,“配囧圖”的百詞斬,以“詞彙樹”貫串的扇貝,“元素豐富”的盛大詞庫,由查詞工具延伸而來的海詞背單詞、金山愛詞吧……各有特色,但都是僅能用來學英語的。而針對小語種,之前只有滬江開心詞場做了一些單詞書,而且也多是作為網校課程的配套裝備,容量有限,比如泰語僅含75個詞。
國內小語種學習者若想享受類似的服務,只能到Quizlet等站點上去挖尋國外用戶上傳分享的抽認卡,加載到某個開放的FlashcardApp上,對著英文界面和解釋來識記。
“互聯網創業這件苦逼的事,市場是要廣闊的,團隊是要精煉的。結果大眾需求被捧來捧去,小眾需求誰都不搭理。”——當然,這裡說的是免費或極其廉價的學習應用,那些高附加值的小眾需求另當別論。
其次,酷愛開發的技術宅和痴迷小語種的語言控畢竟在多數情況下是兩類人,能聚到一起碰出火花的概率實在太小。
以上情況難道就意味著,像小語種這樣相對小眾的學習需求,注定不能得到滿足嗎?
內容和工具,由統一轉向分離
也許答案並非這麼悲觀。
讓我們回頭看一些“傳統”的語言學習系統。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加速到來,無論是PC端的Tell me more、RosettaStone、Eurotalk等老牌軟件,還是CD裡的Michel Thomas等經典課程,都開始了跨平台的嘗試。
這些傳統學習系統最根本的特點,在於“內容層”和“工具層”的統一,這種統一無疑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品質。但內容編輯的封閉性,也就意味著,別人無法按照既有的形式製作一門新的課程,除非自己重新做個軟件。而做軟件這項技術屏障,將大部分只懂教研的人攔在了外面。
這正是Aboboo這樣的純工具軟件能夠風靡的原因,也是以Quizlet、Studyblue、FlashcardExchange為代表的抽認卡共享站點能夠火爆的原因。他們將“內容層”的製作權從“工具層”上剝離出來,開放給用戶,從而利用UGC的力量,聚集起空前強大的內容產能。包括語言發燒友在內的任何科目學習者,都能擺脫技術條件的限制,自己動手,搭建符合特定需求的“內容層”,而將通用的“工具層”交由專注於研發和運營的網站團隊去完善和維護。
虛擬的卡片,變出課程和詞書
抽認卡(Flashcard,也常被譯作閃卡)並不是什麼新東西,長期以來在西方教學中一直被廣泛用作識記練習的輔助工具。當然,這裡所說的學習系統中的抽認卡,指的是虛擬的卡片。抽認卡上包含的每種符號元素(可以是文字、圖像、聲音、視頻各種形式)都被視作一個“面”。一張卡片通常會有二到五個面。
事實上,倘若將技術手段和展現載體這個“工具層”撥開,單從“內容層”來看,大多語言學習系統都可以被視作抽認卡的一種,只是通過變換具體的組卡形式(抽認卡包含哪幾個面,面與面之間如何搭配)和出卡次序(新內容按什麼邏輯進場,舊內容在什麼時機重現)探求如何使學習者更好地認識、接納這種新的語言機制,直至形成習慣。
組卡形式主要包括兩個維度:用單語(沉浸式)還是用雙語(對譯式);用文本、聲音、圖像還是視頻。Pimsleur和Michel Thomas是雙語音頻結合的代表,不同在於Michel Thomas更注重拼寫,會以小冊子的形式提供音頻對應的腳本(Pimsleur雖也有小冊子,但只是作為獨立的拼寫指南和文化閱讀,內容與主幹部分無關),隨著CD沒落和移動智能終端興起,也開始做有同步文本的App。Rosetta Stone和Livemocha是單語聲音、文本、圖像結合。Duolingo是單語聲音和雙語文本結合。以Papagei為代表的電影外語則是單語視頻和雙語文本結合。
出卡次序則有更複雜的變化,Pimsleur的線索是場景,是從少量單詞短語擴展到簡單會話片段這個周而復始的過程,讓初學者快速搭建起完整場景;Michel Thomas的線索是擴句,是從目標語和母語之間相關詞素的對比擴展到句式對比的過程,特別注重核心動詞用法,讓初學者快速對語法框架形成整體認識,具備造句能力,前提是大量用代詞替掉名詞及修飾成分;Rosetta Stone的線索分兩條,明線是分類詞彙的擴展,詞彙體系中包括了更多的名詞和形容詞,隱線是對語法潛移默化的滲入推進。這種次序使得學習速度相對慢些,但很紮實,後來廣泛被Livemocha、Duolingo等新秀不同程度地借鑒(Livemocha、Duolingo的創新意義,更主要的並不是從人機交互的角度開發更好的抽認卡,而是社區化,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突破,分別嘗試用“互助教學”和“眾包翻譯”的途徑,變革傳統的盈利模式)。
以上說的是基於課程設計的出卡次序,而如果是基於詞書,由於不受前置條件的嚴格限制,可變餘地會大得多。道理很簡單,你不可能倒著學《新概念》,但你可以倒著背某份詞彙表。
借助抽認卡的原理,便不難理清課程製作與詞書製作的關係。或者說,基於開放的抽認卡,只要對內容本身有足夠的把控能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製作出自己的Rosetta Stone(這裡暫且不談語音識別這項技術壁壘),形式也許像iknow、百詞斬看上去的樣子,具體取決於工具的性能和圖片的質量。只是相比於國外風靡的Flashcard,國內跨平台的學習產品還遠沒有達到同等的開放程度,目前只有云詞的“詞典編輯器”和扇貝的“詞串”等極少數產品邁出了將“內容層”和“工具層”剝離的一步。
完全的開放,讓一切自由拆裝
完全的開放是什麼樣子?簡單說來,就是內容層和工具層可以自由拆裝。用戶可以自由選擇哪本詞書或課程,自由選擇用哪個工具加載,這兩項選擇是各自獨立的。就像一個播放器可以播放無限多的媒體文件,一個媒體文件也可以用不同的播放器來播放。前者相對容易做到,PC端的Aboboo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而後者很難,因為這意味著形成統一格式,開放資源,很多互為競爭對手的工具都設置相通的加載接口。就如Quizlet上超過200萬套的抽認卡數據,除了可以加載在官網web和官方app上,還可以加載在A+ FlashCardsPro、Flashcard Deluxe這樣的第三方工具上,用戶可以根據適合自己的體驗和性價比任意選擇。
針對語言學習的多樣性,甚至還可以更進一步,讓抽認卡的面與面之間都能夠重新組合。這就好比給一部影片配字幕、配音軌,可以配很多種。Rosetta Stone就是用同一套製作精良的圖片,配不同語言的文本和聲音。然而,封閉現狀下的情形是,作為用戶,也許很喜歡iknow的配圖識記體驗,但如果他母語不是日語,要學的不是英語或漢語,就沒法用這個系統來學;作為內容製作者,也許很喜歡百詞斬配的囧圖,但如果他想製作的是法語或西班牙語的詞書,也只能望圖興嘆了。
開放和封閉各自的優劣,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開放固然賦予了更多內容產生的可能,但純粹UGC造成的魚龍混雜也歷來為人詬病。Quizlet上超過68%的套卡存在紕漏、錯亂或“爛尾”的現象令眾多用戶頭痛不已,而基於抽認卡工具製作真正優質的原創課程則有更高的門檻,達不到甚至可能會“誤人子弟”。社區中的自然淘洗固然是優選排序的機制之一,然而,就像無法單純按票房排行來推薦影片一樣,人氣永遠只能是作為一項參考指標而已。
也許,將來會有一些獨立品牌的內容製作者,他們不屬於工具提供商或普通用戶的任何一方,只專注於為各類人群批量設計符合特定需求的套卡,如同寫文、錄音、製圖表、做幻燈片……這些看似再簡單的、誰都能做的事,也終究有人,並且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做到極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